“古人也打‘高尔夫’”“中国古代高尔夫是捶丸”……自年初媒体报道河南省平顶山学院陶瓷工艺技术陈列馆发现捶丸标本以来,相关视频及话题持续引发热议。有网友问,古代捶丸就是高尔夫球吗?我国捶丸与欧洲高尔夫在起源上谁先谁后?
近日,科普时报记者采访唐代鲁山花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河南省平顶山学院陶瓷学院院长梅国建以及相关专家、负责人,就捶丸标本的发现、研究、复仿及传承问题,为大家一一解疑释惑。
大量标本出土中原
“媒体报道,今年1月我们在整理馆藏古代陶瓷标本时,发现1000多枚陶瓷球,以及制球模具和数十件烧制时粘连的半成品陶瓷球。这个‘发现’时间事实上是对外公开时间,其实我们早关注到它们了。”梅国建告诉记者。经专家判定,这批陶瓷球正是我国古代捶丸运动——一种以杖击球入穴运动所使用的。
出土河南禹州扒村窑的宋—元代绞胎陶瓷捶丸(平顶山学院 供图)
关于这项运动,元代《丸经》有着详细描述,如: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饫饱之余,心无所碍,取择良友三三五五,于园林清胜之处,依法捶击”;
“宜乎视土燥湿坚坌而安基,择地平峻凹凸以制胜,拽肘运杖,击杓收窝,体无低昂”。
捶丸发源于唐代的步打球,流行于宋、元、明时期,其以杖击球入穴的比赛规则和高尔夫十分类似。也难怪,刘秉果、张生平两位学者索性将他们的相关学术著作直接命名为《捶丸:中国古代的高尔夫球》。
经年代检测,这批馆藏捶丸判定其用球年代正涉及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其中以唐、宋、元时期的居多。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研究部主任崔乐泉兴奋地说:“这是国内首次发现如此大规模的捶丸用球,为探讨中国古代捶丸运动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我们馆藏的1000多枚捶丸,多出土于平顶山市鲁山县的段店窑遗址、宝丰县的清凉寺窑遗址和汝州的临汝窑遗址。”梅国建说,“捶丸用球大小不一,多数直径约为5厘米。材质有陶制和瓷制之分,均为实心,烧结致密,弹跳性极佳。有的表面以圆圈纹、花卉纹、旋涡纹等装饰,还有的运用了绞胎、绞釉等特殊装饰工艺。其中,以坑点纹装饰的陶瓷球与现代高尔夫球外形惊人相似。”
出土河南登封的宋金低温三彩釉陶瓷捶丸(平顶山学院 供图)
高尔夫球与其一脉相承
高尔夫和锤丸,谁先谁后?
《丸经》记载:“至宋徽宗、金章宗皆爱捶丸。”从时间上看,捶丸活动最迟出现于公元1125年,而高尔夫则出现于公元1457年,前者比后者早332年;
从规则上看,《丸经》显示捶丸活动规则出现于公元1282年,而文献记载西方最早的高尔夫球13条规则,为公元1744年由苏格兰爱丁堡高尔夫球友协会制定,捶丸早于高尔夫;
从器械和场地上看,捶丸活动和早期高尔夫均使用球、球棒,球窝设在场地中并立有用以远望的标志旗,场地均有天然或人工障碍——高尔夫球场有浅沟、水漆、丛树、小径、大路,捶丸活动场有平、凹、凸、峻、仰、妨、里、外等地形;
从竞赛组织和方式上看,捶丸有大会、中会、小会,以及3人赛和单对等,而高尔夫球则分单打、团体赛……
梅国建介绍说,最关键的是,连高尔夫所用术语都与捶丸活动相近,如“扑拉西”即扑棒、“桌伊尔”即撺棒、“司碰”即杓棒等。由此判定,捶丸与高尔夫虽产生于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却有着密切关系。
对此,平顶山学院致力捶丸研究的李玉磊和刘艳兵老师也提供了有力资料:从蒙古大军远征欧洲,还有马可·波罗等西方旅行家与传教士进出华夏的历史事实分析,我国古代文化传入欧洲是客观存在的。当时商贾及随军人员往来如织,在那个大规模东西方文化交流时代,捶丸西传是肯定的。可以推测,捶丸随着文化交流而西传,对当地已经存在的“棒击球”活动产生积极影响。于是,高尔夫运动在早期发展演化过程中,受我国古代捶丸影响的可能性依据是成立的。
出土河南禹州扒村窑的宋—元圆点梅花纹陶瓷捶丸(平顶山学院 供图)
首先,捶丸比高尔夫球出现早。宋人魏泰《东轩笔录》就记载了这种在地上掘球窝的杖击游戏,即约公元943年至975年。可见这种游戏,便是300年后元代宁志老人在《丸经》(1282年)中总结的捶丸运动,远比十四世纪中叶西方出现的高尔夫球早500多年。
其次,二者在精神内核上也有相似性。高尔夫是一项“绅士运动”,而捶丸运动也要求游戏者时刻保持君子仪态和作风。也有学者以此作为相关证据,认为高尔夫是捶丸的“后裔”。
创新“复活”捶丸运动
2014年10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进行扶持。平顶山学院体育学院院长王继强认为:“捶丸作为我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瑰宝,它的复活与传承不仅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更有助于推进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满足广大群众的体育和旅游娱乐需求。”
为更好地传承捶丸文化,有力地传播与推广捶丸活动,梅国建两年前就已带领研发团队成功“复活”陶瓷捶丸。在创新复仿制过程中,研发团队综合考虑陶瓷球原材料、成型与装饰、烧制等传统工艺要求和物理性能,经过30多次材料试验和100多次击打试验最终得到理想效果。陶瓷球为实心,造型与原材料必须参考古代标本体积和原有成分,要在现有本地泥料中甄选和配比,目前已基本实现就地取材,经济适用。现代陶瓷球沿用传统手工团揉和模具成型工艺制成,烧成温度比古代进一步提高,烧结程度更加致密。因此,复仿制成功的陶瓷球在弹性、耐磨、抗击打方面均优于传统捶丸。
平顶山学院体育学院开展捶丸活动(李玉磊 供图)
王继强告诉记者:“为复活捶丸活动规则,我们体育学院开展了捶丸选修课,同时组织捶丸比赛与训练,开展捶丸球杆与服装复仿制,依据古代相关文献记载设计出可用于比赛的多种球杖和服装。”此外,他们还加强捶丸文创与艺术品开发,设计和创作出绘画、陶瓷艺术品、生活用品等多种衍生品。
捶丸,正以它高贵的气质、优雅的姿态,昂然回归世界体育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