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14年加入巡回赛的时候,经常开出右曲球。我不缺挥杆力量,也熟练左右控球技巧,但是却眼睁睁看着开球向右偏离目标线3、40码。过去五年间,我在教练包伊德·萨摩海斯(Boyd Summerhays)指导下,努力学习如何根除香蕉球。如果你也是右曲球的受害者,我的方法对你会很有帮助。
▶只要对症纠正导致右曲球的挥杆动作,自然可以根除恼人的香蕉球。效果无法一天显现,但是如果能持之以恒,球路会逐渐拉直,你对球场的视角也会随之改变。你将不再预留左侧出球空间,也不再害怕望向右侧。击球也会更扎实,控球更稳定。
▶开放的杆面是导致右曲球的元凶,通常伴随高直挥杆自目标线外侧横切过小白球。上图中我的右臂低于左臂,杆面方正,由于是击球后,所以略微指向左侧,上半身仍然保持原先设定的脊柱角度,并未抬起或前倾。以往我到此时上半身早已抬起,右肩高耸,向左挥杆。

降低右臂
▶过去我右手握杆太偏握把顶端,击球准备时右臂伸直。如果在小臂上放一支球杆,将会指向左侧。为了抵消此一倾向,我会在上杆时将杆面转至开放位置,因而导致右曲球。
我的第一项调整就是右手握杆更偏向握把下方。右曲幅度立即缩减。这个简单的调整发挥立竿见影的功效。如果我感觉挥杆失常,首先会检查握杆。右手强势握杆有助于设定右臂略微弯曲,并贴近体侧。我希望右臂低于左臂(上图),感觉右手肘弯曲内缩。这些改变设定正确起杆,杆面自然转动,无需刻意关注杆面位置。

方正的顶点位置
▶过去我的左臂在上杆顶点更偏垂直,杆身指向目标右侧。现在左臂横过胸前,杆身在上杆顶点平行目标线(上图)。过去杆面大幅开放,但是现在杆面和左小臂角度都保持方正,趾部笔直下垂。这些改变设定正确下杆。还有,我的挥杆缩短了,因为我喜欢右臂一直贴近身体的感觉,即使杆身在顶点位置无法平行地面也无妨。包伊德和我无意打造教科书般标准的挥杆杆动作,我们让球路说明一切。我因而有很多空间营造挥杆速度,杆面也成关闭位置,不可能打出右曲球。

保持在目标线内侧
▶右曲球打者下杆第一个念头就是向左挥杆,我也不例外。过去我刻意向左挥杆,挥杆因而更为高直,杆面更加开放。
现在杆身平行我的右臂(上图),而不像先前那样平行左臂。我努力保持右臂贴近身体的感觉。现在我有信心放手挥杆击球,因为我知道杆面已然保持平行,无需担心打出右曲球。
诚如先前所言,我也会保持击球准备所设定的脊柱角度。之前我会将杆头拉离小白球,并向左挥杆。越是向左挥杆,杆面开放幅度越大,形成恶性循环。以往我的1号木杆控球不易,现在可以随心所欲打出各种球路。
学习新视野
▶我的挥杆改变许多,经常被问道最困难的部分是什么。包伊德和我努力打造健全的基本功,挥杆动作因而随之改变。我的球路顿时拉直不少。现在必须学习调节新视野。过去我习惯看到小白球向右弯曲,自以为打出小左曲球,没想到还是向右转弯。我现在仍然偏爱小右曲球,不过击球已有了新的视野。
我们常利用球门练习还校正球路。我们在前方10码的目标线左侧用两支瞄准杆形成两英尺宽的球门。如果击球穿越球门,就表示小白球将略微右曲飞向目标。

最后的忠告
▶我刻意少谈击球,因为我认为正确的基本功(杆面、挥杆路径、身体角度等等)最为重要,击球只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右曲球打者为了挽救击球会将球杆向左拉,或是翻转杆面至关闭位置。如果击球准备时就预先排除右曲球的可能性,即可给小白球扎实的一击,打出笔直球路。包伊德和我努力做到所谓「被动式释放」,也就是不用双手动作控制操控杆面。我配合球杆转动身体通过击球区(上图),趾部朝上(方正)。你们或许会想为何不干脆关闭杆避免打出右曲球,因为那是不可靠的矫正方法。更好的方法是保持杆面方正通过击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