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打深(啃地)的时候,“你/我太发力了”
当打薄(剃头)的时候,“你/我太发力了”
当打出大右曲的时候,“你/我太发力了”
似乎很多球友都将击球的失误归结为太发力所造成的,这一切都是因为大家从学球开始就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死不抬头,永不发力”。
随着教学资讯的获取开始更加便捷,我们逐渐的明白了,这句话其实是对挥杆错误的解读。
但至今,仍然有一部分球友坚信“永不发力”是对的,否则就打不好高尔夫。
那么我想问一下,如果不发力,职业球员动辄300多码的开球距离是如何打出来的?
肯定是有发力的因素在里面的,这是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
而“永不发力”最初的含义则是指不要单纯依靠手臂的力量挥杆,并不是身体的所有部位都不发力。
所以,打高尔夫一定要发力,但要发对力,这才是关键。
正确的发力应该是使用身体发力,而身体发力则分为三个部分:身体的转动、扭力以及下盘的力量。
1、身体的转动不仅是挥杆的核心,更是提供的力量的来源之一。
在轴心稳定前提下,让躯干围绕脊柱进行转动,当旋转的幅度越大、速度越快,挥杆就会越有力。
2、扭力是上半身和下半身分离所产生的一种抑制力,也是我们需要学会运用的一种力量。
上杆时,先转动上半身然后再转动下半身;下杆时,先转动下半身再转动上半身。
于是,它们之间的这种时间差和转动幅度差就产生了扭力。
3、双腿要稳且有力,这是挥杆的基本要点之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地面反作用力。
篮球运动员在起跳前的下蹲动作,短跑运动员蹬离助跑器的动作,都是获取地面反作用力的体现。
高尔夫也是如此,就像很多职业球员下杆时右脚蹬地一样,很有爆发力。
所以,不要纠结于挥杆要不要发力了,如何发力才是最应该考虑的问题。